发布时间:2020-10-06 16:28:0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当年阿里18罗汉50万起家时候,为什么他不出个百万做大股东?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蔡崇信当年的选择看似让人不解,实际上体现出,蔡崇信遵循了创业成功的普遍规律:领军人物决定创业成败。

  阿里巴巴的领军人物马云,是如何吸引投资精英蔡崇信的呢?

  1995年,蔡崇信进入总部设在瑞典的AB投资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年薪70万美元。

  1999年,蔡崇信代表AB投资公司去杭州,去看要不要投资马云的阿里巴巴。

  蔡崇信发现,当时马云公司都没成立,只有一个运行了几个月尚未盈利的网站。

  蔡崇信第一次去看马云的工作环境,被一群着了魔一样的年轻人惊到了,他喜欢那种创业氛围,也看到并佩服马云从中展示的领导力。

  于是,1999年末,蔡崇信第二次带上怀孕的妻子一起去见马云,他们在西湖泛舟时,蔡崇信主动提出加入阿里巴巴。

  蔡崇信的妻子其实不希望他加入阿里巴巴,但她对马云说:“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的。”

  蔡崇信加入的阶段,正逢马云筹资的50万元几乎耗尽,连500元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已然陷入绝境。

  蔡崇信为什么冒险加入这家“钱”途茫茫的小公司呢?

  从目前已知的公开资料来看,蔡崇信后来的总结主要是两点:

  一是他认定马云是领导愿景的领导者,他当时谈的都是大梦想、大愿景,让18罗汉为之着魔般努力工作。

  二是他有能力承担风险,“如果我去阿里巴巴,公司不行了,我还是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

  可见,蔡崇信是被马云的领导力所折服,主动放弃高薪、有能力承担风险去追随马云。

  每一个初创企业的成功都源于其领军人物,其作用没有任何人替代。

  这种作用,借用一个历史典故就很容易理解,韩信带兵打仗多多益善,刘邦最多能带兵10万,为什么韩信还要臣服于刘邦?

  因为韩信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善于用兵打仗,但刘邦却善于驾驭将才,正如刘邦对韩信所说,“汝能将兵,吾善将将”。

  创业同样是带领一群人做一件不确定性很大的风险事件,可以说九死一生,只不过不像打仗那样牺牲性命。

  这就要求创业必须有且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军人物,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

  阿里巴巴如果出现马云这样两个以上的领军人物,要么分家,要么失败。类似的例子很多。

  成功的例子是,当年的万通六君子分家了,各自都实现了更好的发展;四川刘永好四兄弟分家了,公司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失败的例子是,当当的俞渝和李国庆,一直在争夺控制权,使得当当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真功夫的两个创始人多年持续争夺控制权,导致经营困难。

  马云曾经说过,当时蔡崇信一年的工资就可以买下好几个阿里巴巴了。

  但是,就算蔡崇信真的出个百万成为大股东,马云能同意吗?很可能不会同意。

  那么早就布局电商,具备罕见商业眼光的马云,能看不到蔡崇信也成为跟他一样的大股东之后,接下来的控制权之争吗?

  如果马云同意,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的方式,是出资百万买下阿里巴巴的股份,成为大股东,那么阿里巴巴的领军人物就不是马云了,要么变成蔡崇信,要么变成马云和蔡崇信两强相斗。

  假设蔡崇信也有马云这种领军人物的能力,他能比马云更好的团结18罗汉吗?如果不能,那他怎么经营公司呢?如果能,那么阿里巴巴到底谁是老大?

  蔡崇信显然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他是去追随马云,是去做二号人物,而不是去跟马云争抢谁是阿里的大股东,谁才是老大。

  总结:

  创业成功的普遍规律:领军人物决定创业成败。蔡崇信认定马云是阿里巴巴的领军人物,所以选择追随马云,而不是成为大股东。

  也许当年的蔡崇信不一定看透了这条规律,但他做出的选择有意无意的符合这条规律。

  这对每个人事业发展的启示是,一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二要跟对人。
相关文章推荐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