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1 13:21:1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为啥有些银行不直接提高利率而是选择卖理财产品呢?

    银行是不是“傻”,明明提高存款利率就能很轻松的让储户将钱存在银行,但是银行偏偏不这么做,而是要大力的去卖理财产品。
 
    先说答案:银行肯定是不傻的,如果说能对理财产品和存款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相信题主也不会有这样的疑惑。
 
    01市场化利率下银行制定存款利率也并不完全自由‍
 
    是不是存款的时候发现有些银行存款利率高,有些银行存款利率低就认为银行可以随意的制定存款利率,事实并非如此,银行虽然可以制定存款利率,但是也是在一个区间内制定存款利率的,并不是想制定多高就制定多高。
 
    今年6月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发生变化,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
 
    银行制定存款利率由原先的“基准利率x倍数”改变为“基准利率+基点”,基点的上限根据银行性质的不同也略有差异,其中国有大行的基点上限为50BP,其他银行的基点上限为75BP。
 
    以三年期普通定期存款为例:三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75%
 
    ①国有大行:基点上限为50BP,存款利率的区间就是2.75%~3.25%(2.75%+50BP)
 
    ②其他银行:基点上限为75BP,存款利率的区间就是2.75%~3.50%(2.75%+75BP)
 
    其实我们现在可以到各大银行的网站上去看看,就会发现国有大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都是在2.75%到3.25%之间,不可能低于2.75%,也不可能高于3.25%;其他银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则是在2.75%到3.5%之间,不会高于3.5%,也不会低于2.75%。
 
    所以银行在制定存款利率的时候是自由的,但并非完全自由,只能在一个区间内去制定存款利率。特别是一些揽储比较困难的小银行,明明通过提升存款利率是能够轻松揽储的,但是因为存款自律上限的存在也不得不将自己的存款利率限定在这个区间内。
 
    02不管是揽储还是卖理财产品,银行不能随意的去处理这些钱,同样也是有限制的
 
    对于储户来说,不管是揽储还是买了理财产品,钱都是在银行里面,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其中的区别可就太大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类型,拿到的钱使用的方向也是完全不同的。
 
    银行通过揽储的钱主要就是用于放贷,通过存贷之间的利息差来获得收益,当然,除开贷款外,银行还可以将这些钱用于同业拆借、同业存款、联行存款以及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投向为国债、地方债)等风险较低的方向。
 
    而银行卖理财产品获得的钱使用方向就不同了,一般在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上会说明募集资金的投向,投向基本上就限制在这些范围了。
 
    银行确实是以存贷差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但实际上银行揽储一千万,并将这一千万用于放贷等业务获得的利润大概率上是不如银行卖出一千万理财产品获得的收益高的。
 
    主要就是因为两者资金使用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揽储获得的资金只能用于一些风险极低的产品,但是卖理财产品获得的资金却可以投向更多的地方,也可以选择风险要高一些的品种投资。
 
    03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各有差异,对收益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银行打破刚兑之后,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息,这也就说明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
 
    这个风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投向,如果大部分的资随便找财经网向权益类资产,那么需要承担的风险就比较高;如果仅有极少部分甚至没有投向权益类资产,那么需要承担的风险则会低一些。
 
    银行的客户群体是非常大的,以前银行存款利率还比较高的时候可能大家都还比较愿意存款,毕竟基本不需要承担风险就能获得这个收益。
 
    但是随着银行利率的下调,有些对收益需求比较高且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就不再满足存款利率了,那么理财产品的发展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方面是为了留住客户,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获得的利润,一举两得的事情银行为什么不做呢?
 
    综上:银行不提升利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存款自律机制的存在让银行无法将存款利率制定的过高。而银行卖理财产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理财产品能够让银行获得更高的利润,其二则是避免一些对收益要求比较高的客户的流失。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