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05 13:54:3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更愿意在一线工作,不愿意进管理层?

    为什么有些人更愿意在一线工作,不愿意进管理层?有这种想法的是少数,其实多少人还是喜欢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但企业也和其他单位一样,每一种岗位对于人的素质要求,能力匹配是完全不一样的。
 
    随着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地方一线生产工人和原来相比,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我原来工作的公司是化工企业,以前的化工企业是高危、易爆、有毒有害的代名词。但是现在如果走到我们的化工企业,到了车间,到了生产装置,几乎看不到人,都是坐在电脑前看数据变化,定期记录一下就可以了。
 
    在我们一个自动程度比较高的车间,全车件80个人,其中79个人是大学本科生,只有一个是专科生,而且队伍非常稳定,几年来几乎没有一个人离开。对于很多在车间工作了几年的大学生,公司也想给他们调整一下岗位,因为公司本部也需要大量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机关各个岗位,但有几个人调整以后,由于不适应机关工作,有要求调回一线工作,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大概主要是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基层工作比较单纯。工人只要把岗位工作做好就行了,而很多人长期是在一个岗位工作,周而复始,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工作内容相对简单;而机关工作,虽然每个部门的职责是相对比较清晰的,但是机关工作大多数是脑力劳动,不但需要动脑筋,还要经常加班加点,不像工人那样到点了就有人来接班,从劳动的复杂性相比,管理岗位更为复杂一些。
 
    二是工作环境的影响。基层工作,特别是生产一线工作,工人之间相处很随意,因为岗位是固定的,大家有什么事情可以随便说,发现奖金减少了,还可以直接和管理层询问,闲下来大家还可以开开玩笑,讲讲笑话。但在管理岗位工作,要求更为严格,进到办公室,就像进了一个小笼子,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带上一个紧箍咒,不敢多说说话,更不容易随便开玩笑,害怕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是让同事产生误会。
 
    三是思维习惯的影响。很多人在车间可以当个班长、段长甚至车间主任,手下管理几十个人,在车间有很大的权威性,由于管理的是工人,每天打交道的也是工人,即使有时错了,工人也拿他没有办法,但是到了机关的部门,自己可能就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员,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人,而且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思维方式,做事情的方式和原来的车间、班组是完全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有的人愿意在一线工作,是因为长期在一线工作习惯导致的,不愿意进管理层,是因为思维方式还转不过弯,一时还不适应管理层的思维方式。工作的分工,其实不论是在一线,还是管理岗位,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适合自己的,每一个岗位都有不同的特点,把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或是专长,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