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1 12:15:4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有人说从开什么品牌的车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层次,你同意吗?为何?

  不同意,这得是层次多低的人才能有的看法,说通过开什么品牌的车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层次和说用什么手机、穿什么衣服、戴什么手表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层次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说到底都是被资本洗脑洗出毛病的结果,说到底就是一场资本通过品牌手段对部分消费者实现降维打击的现实。

  商业产品本质上并无什么一定的高下立判

  其实任何服务于人们购买使用需求的商品,本质上都无法从根本上区分“好坏”。即便很多人认为某某品牌好,某某产品好,也许是从质量、做工、使用体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得出的综合结果。但问题是,这些综合体验的来源往往是技术的传承,充分的试错,和对市场的不断研究与验证,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个或一些契机所带来的品牌沉淀和足够充足的利润作为基础。

  站在品牌背后的资本,无非想的是如何通过更好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能够赚取到最大的利润。品牌的力量,就是让消费者通过口碑对产品有盲从心理,很多公关和传播手段利用的就是人性的弱点。这些特点,去看看“社会心理学”的书籍就会有很深的了解。

  所以从本质上说,任何品牌在做商品的时候,出发点从来都不是做出一款完外的产品,而是一款符合市场人群需求,能够赚取利润的商品。资本都是以逐利为目的,无非是品牌和产品的定位不同,针对的人群不同而已。

  资本在一定情况下是竞争关系,一定情况下又是合谋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任何细分领域中竞争越充分越有利于消费者,因为品牌为了竞争不得不释放更多利益点给消费者,从汽车来说,比如将产品的售价定的更低,折扣更大,用料更扎实,配置更高等等。但这些都只是理想的情况下,或者说某几个品牌在产品和客群定位上非常高度的重合时才会如此。所以我们往往会看到无论任何产品都是绝对的高端竞争反而小,往往是趋向于大众化的商品竞争非常惨烈,因为越是大众化的产品市场容量越大,越是需要产品定位的精准切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又不完全同时满足你,这就是商业逻辑,想要被满足更多,你就要掏出更多的钱。

  同样以车为例,劳斯莱斯在绝对高端领域的竞争压力很小,原本还能竞争的迈巴赫和宾利也已经无法相提并论,除了实力和技术上的优势外,品牌的优势更大。而平价产品线上,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打的难解难分,尤其是自主品牌走的是低价高配路线,就是我品牌不如你但性价比高。

  但这些看似竞争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品牌切切实实的合谋,只是很多合谋并不一定都是商量过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商业默契。再用宾利和劳斯莱斯举例,当宾利在绝对高端市场逐渐失势之时,其市场瞄准了保时捷之上,劳斯莱斯之下的市场区间,主要产品集中在150-300万价格区间,而劳斯劳斯在绝对高端产品线上没有竞争者后,一直在往更高端铺设产品线,为什么不下探到宾利的价格区域来获取更多利润呢。一方面是基于品牌价值的考虑,既然在绝对高端领域已经没有竞争又何必自降身价推出更多入门级产品,另一方面就是如果贸然与宾利抢份额,可能遭遇宾利在高端市场的疯狂反扑,到时候就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现在莱斯莱斯和宾利默契的形成了自由价格段,宾利甘于劳斯莱斯之下但却也活得很好。

  同样的合谋在商业环境中非常多,比如为什么普通品牌至多就进军到C级车,甚至大部分普通品牌连C级车都不碰。类似这种默契的合谋可能比竞争来的还多,因为资本明白,在没有关乎生死存亡之际时,竞争的越充分自己约吃亏,反而大家一起赚钱才是资本想要看到的。

  认为购买什么产品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层次,无异于中了资本最无情的洗脑圈套

  一个品牌用心沉淀,用心做事本身非常值得人尊敬,很多行业中真正的翘楚都是具备绝对匠心百年如一日坚守的结果。你可以喜欢奔驰“The best or nothing”的品牌态度,也可以挚爱LV皮革的手感,亦或是大爱苹果对产品的近乎苛刻。但这些都只是资本为了获利而推出的商品工具,在不同时期,这些看似伟大的品牌都获得了非凡的机遇,所以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沉淀多年,将商品做大做强,对自己的消费者了如指掌,对市场洞察如镜,最终出发点也绝非是完全为消费者考虑的,只是切中消费者痛点后对消费者更疯狂的收割而已。

  可在于广告和传播上,这些品牌当然不会说这些背后的资本逻辑,而是根据市场反馈的数据来对消费者进行精准触达以求获取共情和认同,从而实现销量的攀升。

  所以说,那些真正认为购买了某某品牌商品就能彰显某种气质和体现层次的人真的是缺乏对与这个世界的基本了解,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被品牌精准洗脑的人群。当然,这种想法无论是针对于车、手机、手表、服装、皮包还是什么别的都是如此,只要涉及到消费品,谁又能说一定比谁高尚一些呢?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