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6 10:16:2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央行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执行报告》:稳杠杆将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下,201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不断向好。提质升级稳步推进,经济运行内部稳定性得到改善,质量效益保持良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

同时,《报告》还提醒,当前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和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结构调整和改革任重道远,预防和预防的任务任重道远。化解重大风险依然艰巨。从国内看,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外需回暖,经济稳中向好。一些短期领域的瓶颈尚未突破,整体杠杆水平仍然较高,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债务压力仍然较大。

结构性去杠杆是重中之重

2017年以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13.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中性,2017年总体稳杠杆、局部去杠杆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速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较2016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比2016年下降0.5个百分点;家庭部门杠杆率为55.1%,比2016年提高4个百分点。

当前,外部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决策者更加关注贸易摩擦风险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风险。在招商证券谢亚轩博士团队看来,央行提出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外影子银行高杠杆率,货币政策重心将适度向“持续扩大内需”倾斜。杠杆政策维持宏观杠杆率放缓。

上述团队进一步分析,稳杠杆将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去杠杆的主要诉求。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将比去年相对温和,真正实现稳健中性的政策导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件》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去杠杆工作,必须坚定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总闸门,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基础广泛的融资。货币M2合理增长,避免宏观经济杠杆持续快速上升。

展望未来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企稳,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具体而言,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需要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商品和要素领域货币化程度一直比较高,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货币化进程也将趋于放缓,并出现在杠杆率上;金融监管的加强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抑制了“影子银行”带来的杠杆率上升;

要继续加大国有企业去杠杆力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企业部门的债务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我国最突出的债务问题,也是去杠杆工作的重点任务。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国外影子银行高杠杆率,“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债务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 ,应尽快降杠杆。我们将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平稳逐步下降。

“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宏观杠杆率是一个先稳后降的过程。” 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博士团队认为,上述会议明确提出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债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实现宏观杠杆先稳后降。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全覆盖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推动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的机制。

近一个月来,两次“重量级”会议就国企减债去杠杆作出部署,可见中央高度重视国企降杠杆、防范金融风险。业内专家表示,在政策环境不松懈、资产负债约束、分类管控、结构性去杠杆的支撑下,国有企业有望进入去杠杆的“快车道”。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是去杠杆的一大难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件》建议,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要警惕地方政府的“真债”和变相融资行为,防止出现新的隐患。消除刚性兑付,积极试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规范借贷规模。

对于近两年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指出,不应夸大住宅板块的杠杆率风险. 首先,从收入流向来看,估计居民每年的债务负担(即每年的债务偿还额)不到其可支配收入的10%,居民可以用可支配收入偿还债务和利息收入; 第二,即使收入下降,居民仍有大量金融资产存量以应对流动性风险;三是居民高储蓄率提供了终极保障,偿付能力充足。

记者:马玲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