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10 11:46:0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今年春节不回“家”也能和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春节临近,又是一年返乡时。
 
    昨天晚上给在北京的老友打电话问啥时候回家过年,年前聚一下。
 
    老友老张是高中同学,在北京做公务员,每年过年几个高中好友都要聚一下,不论是大学时代、还是工作这些年,几个高中要好,天南海北都要在县城找个小馆叙叙旧。
 
    老张去年孩子出生,母亲就过去照看孩子。春节假期,政府单位放假晚,带着孩子一路舟车劳顿很是不便,老张媳妇也不愿意回老张老家过年,七姑八姨的亲戚,也都认不过来,几天的时间都是挂着笑脸应付,很是辛苦。
 
    所以今年,老张一家决定不回老家过年了,刚过腊八,就让父亲买票来北京,一家人在北京过春节。
 
    挂断老张的电话,一总结这几年不回老家过年的还真不少。
 
    -1-
 
    同事小赵在济南上大学,然后参加工作,买房结婚。
 
    小赵老家是内蒙古的,媳妇老家是安徽的,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结婚之后开始为去哪里过年发愁,乃至争吵。
 
    今年过年,俩人一合计干脆两边都不去了,春节一共几天假期,去内蒙古老家要坐火车,还要转次火车,再是汽车,长途跋涉,那边气温冷,上次回去,冻得媳妇一个春节都感冒发烧。
 
    去安徽过春节也不轻松,皖北小镇酒风强悍,小赵虽然是内蒙古人,但是读书、工作也没有经历过多少酒场风云,属于那种也就一杯酒多一点的入门级酒量。每次去岳父家,都被那些同辈人打得七零八落,吐得一塌糊涂。
 
    把双方父母接过来过春节省事、省心、省力。
 
    今年的春节,小赵和媳妇商量着让父母们过来在这边好好玩玩。十多年前小赵来济南上大学,父亲陪同报到,父子俩在泉城广场转悠了一圈,却没有去趵突泉看看,那时候一张门票才十五块,父亲为了省下这十五块的门票,推辞说有啥好看的,不就是一口大泉眼嘛,和黑虎泉还不一样(黑虎泉免费)。
 
    今年春节一定要带父母去看看趵突泉。
 
    -2-
 
    同事强哥一家今年也不回老家过年了。
 
    2017年底,强哥就给双方父母办理了护照,准备今年春节假期去泰国过春节。
 
    强哥的观点是,之前春节都是回老家和父母过春节,基本都是走亲串友,喝酒吃饭,搞得假期结束身体很久都恢复不过来,再就是孩子不愿意回老家,因为没有玩伴,很是无聊。
 
    春节长假难得的休息,所以今年想出去好好玩玩,放松一下。但是双方父母,也是盼着回去,盼着见孙女。既然这样,不如索性全家出国旅游,父母辛苦一辈子,也没有出过国,现在出国旅游费用也不高,不如趁着父母年轻带他们出去转转。
 
    -3-
 
    老李夫妇快六十岁了,是改革开放八十年代第一批大学生,在省城读书,然后就留在了济南,一晃已经三十年多了。
 
    老李老家鲁西南一带,在孔孟之乡,传统文化的氛围最为强烈。每年回家过年,都要给长辈磕头,想一想五十多岁的人了过年还给人下跪磕头也是蛮有意思。结婚这三十年媳妇回老家都没有上过主桌吃饭。
 
    儿子在国外留学,并且娶了个外国媳妇,回过老家看过爷爷奶奶一次,但当天就往返了,家里的那些习俗自己都不习惯,更别说在国外生活的儿子和外国儿媳妇了。
 
    前年,九十多岁的父母双双去世,去年的时候老李还回老家和兄弟们一起过年,今年老李不回去了。
 
    父母在,大家是兄弟姐妹,有父母,有奔头,父母不在,和兄弟姐妹就成了亲戚,在人家家过年挺别扭。再者兄弟姐妹们年龄也都大了,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孙子辈,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了,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特别的不舒服。
 
    今年过年,老李两口子哪都不去了,儿子媳妇在国外不回来,老李就计划着怎么和媳妇安排过年假期,哪天约老同学们聚会,哪天去赶庙会,哪天去老酒俱乐部品老酒、交老友,老李排得满满的。
 
    -4-
 
    每逢春节,一线城市、省会城市都是空城,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千里跋涉,回家过年。
 
    春节就是中国人的一场迁徙,是一场史诗。
 
    不论你在哪里、不论你在做什么、不论你是否如意,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的信仰。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每年的中国人年度春运、年度回家过年却发生了很多不一样的变化,就像上文中的故事一样,开始有了新的演进。
 
    -5-
 
    首先,经济的发展让我们的春节有了更多选择。
 
    以前的时候,老百姓口袋不鼓,买张车票回家过年是唯一的选择,现在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了,怎样和亲人团聚过春节的问题开始转化为和亲人们怎么更好地过好春节。
 
    于是春节出去旅行开始日渐流行起来,国外旅游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春节假期去港澳台,去东南亚,去日本韩国,去欧美国家,都不再新奇。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