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4 22:22:4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信用洗白”不可信,“信用修复”是骗局|广发信用卡金融安全公开课②

“信用洗白”不可信,“信用修复”是骗局|广发信用卡金融安全公开课②

信用报告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一旦出现不良记录,将对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信用记录不佳的消费者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广发证券信用账户有什么用,容易落入“信用修复”的骗局。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提醒,强调“修复征信”、“洗白征信”等均为骗局,切勿上当。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广发信用卡中心反欺诈专家郑重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世上没有“修与洗白”征信领域。 凡是号称合法、商业、收费的“信用修复”,都是骗局。 任何人都无权删除或修改信用记录,切勿听信“修复信用记录”的谣言造成财产损失。

“信用修复”骗局套路多

当前,“信用修复”骗局频发。 从已经发生的众多案例来看,“信用修复”骗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针对普通失信主体的“信用修复、洗白”诈骗。 此类骗局一般以“信用修复、洗白、异议申诉咨询、代理”为名开设业务或发布广告,收取高额费用后失去联系; 或使用虚假材料、虚假信息等非法手段修改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断开连接。

对创业者和从业人员的“信用培训验证”诈骗。 这些骗局大多打着培养信用修复和信用修复专业人员的口号广发证券信用账户有什么用,谎称教授信用修复和信用修复技能或为信用修复人员和信用管理经理提供培训和验证服务,以骗取培训费用。

针对企业家的“附属机构”骗局。 此类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未来有“钱途”为由,通过代理、特许经营等方式诱导开设征信相关业务。 其实就是骗取代理费和加盟费。

上述常见的“信用修复”,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还会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此类骗局在“信用修复”过程中,会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敏感信息。 不法分子通过泄露和买卖个人信息牟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充网络贷款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才是正道

如今,信用报告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诈骗者利用人们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心理进行诈骗。 因此,消费者不要轻信所谓的“信用修复”。

如果征信报告确实产生不良记录,消费者认为征信报告信息有误,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 征信机构或银行将检查和处理,并纠正任何错误。 提出信用异议所需的信息并不复杂。 个人凭有效身份证件,或持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或受他人委托持营业执照办理。 无需通过中介,相关机构也不会收费。 即使信用报告有不良记录,也不要过度恐慌。 根据相关法规政策,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良记录将在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后5年自动删除,并终身不伴随。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出具个人陈述的方式表达对逾期的解释和解释,该陈述将如实记录在信用报告中。 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会进行综合研判,不会将征信报告作为唯一参考。

想要保持一个比较完善的信用报告,没有不良记录,用“信用修复”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 对此,广发信用卡中心反欺诈专家有几点建议:一是消费者可以定期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随时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 目前,个人有权每年免费查询两次信用报告; 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敏感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和“出借”; 第三,消费者应合理负债,量入为出,按时还款,不要提前消费过多而未按时还款,出现逾期记录影响个人征信; 第四,每个消费者都要谨慎为他人提供担保,以免影响银行等贷款机构对自身还款能力的评估。

【作家】唐柳文

【作者】唐柳文

财务计划C

另一视角

换一换